精彩小说尽在文学天地!手机版

文学天地 > 言情小说 > 程敖和林斯允出国见闻分享

程敖和林斯允出国见闻分享

精神病儿科院长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程敖和林斯允出国见闻分享》是大神“精神病儿科院长”的代表林斯允汤姆森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一九西六年的槟午后阳光炙烈得能将柏油路面烤咸湿的海风从马六甲海峡吹裹挟着热带植物浓烈的芬芳和远处市集的喧钻进斯允诊所半开的百叶窗林斯允正俯身给一个马来小女孩检查耳白色医师袍的袖口利落地挽到肘露出一截白皙的小她用轻柔的马来语低声安慰着紧张的孩动作熟练而轻诊室内风扇嗡嗡作却搅不动沉滞的湿热空只在病历纸页上掀起一露出底下压着的一张新加坡商行开业请“...

主角:林斯允,汤姆森   更新:2025-10-02 05:12:5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九西六年的槟城,午后阳光炙烈得能将柏油路面烤化。

咸湿的海风从马六甲海峡吹来,裹挟着热带植物浓烈的芬芳和远处市集的喧嚣,钻进斯允诊所半开的百叶窗内。

林斯允正俯身给一个马来小女孩检查耳朵,白色医师袍的袖口利落地挽到肘部,露出一截白皙的小臂。

她用轻柔的马来语低声安慰着紧张的孩子,动作熟练而轻柔。

诊室内风扇嗡嗡作响,却搅不动沉滞的湿热空气,只在病历纸页上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压着的一张新加坡商行开业请柬。

“好了,没事了,只是有一点发炎。”

她首起身,对守在一旁的母亲嘱咐了几句用药注意事项,又从旁边的玻璃罐里取出一颗水果糖,笑着递给小女孩。

目送千恩万谢的母女离去,林斯允才轻轻呼出一口气,用指尖揩去额角的细汗。

她走到窗边,望向窗外。

诊所所在的乔治市老街,两旁是斑驳的殖民风格骑楼,楼下商铺招牌林立,中文、英文、马来文交错,人力车夫拉着客人穿梭不息,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片异邦的喧嚣与活力,与她记忆里精致却压抑的上海法租界是如此不同。

一年了,她仍时常在午夜梦回那熟悉的苏州河汽笛声,醒来只见南洋寂静的星空。

诊所要到傍晚才会再度忙碌起来。

这是日头最毒的时刻,连街上的喧嚣都暂时低伏了下去。

林斯允走到办公桌后,拉开抽屉,取出一块用软布仔细包裹的怀表。

金质的表壳因为年岁和反复摩挲,泛着温润的光泽。

她轻轻按下机括,“啪”一声轻响,表盖弹开,露出莹白的表盘和纤细精准的指针,秒针正不疾不徐地走着,发出极轻微的滴答声,在这安静的午后,清晰得如同心跳。

表盖内侧,没有镶嵌照片,只深深地刻着一个字——“敖”。

她的指尖抚过那个刻字,思绪却飘回了一年前,上海码头,离乱人潮之中。

江风凛冽,吹得人衣袂翻飞。

她紧握着船票,程敖将这块他贴身的怀表放入她掌心,手指冰凉,眼神却滚烫。

“斯允,你先走。”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几乎被汽笛和风声吞没,但每个字都重重敲在她心上,“拿着它,就当是我陪着你。

等到那边安顿下来,我会想办法联系你。”

“一起走!”

她抓着他的衣袖,指节发白,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哀求,“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你留下太危险了!”

他笑了笑,那笑容里有她熟悉的、律师式的冷静,更有一种她后来才读懂的革命者的决绝。

“总得有人断后,把最后的戏唱完。

放心,”他抬手,极轻地碰了碰她的脸颊,动作快得如同错觉,“这块表走得很准。

只要它还在走,我就一定活着去找你。

信我。”

信他。

她如何不信?

从针锋相对,到携手同行,从他受顾维民影响眼中渐次点亮的光芒,再到在家族衰败的废墟上并肩建立起医院新生的希冀,她早己将全部的信任,连同自己的未来,都交托给了这个外表玩世不恭、内心却燃着一团火的男人。

汽笛再次长鸣,是最后的催促。

他猛地将她往登船口推了一把,眼神深邃如海:“走吧!

为了将来!”

她被人流裹挟着登上甲板,回望时,码头上己不见他的身影。

只有冰冷的怀表紧紧贴着她的掌心,那规律的滴答声,是她与他之间唯一的、脆弱的联结。

海上的日子漫长而焦虑。

怀表的滴答声在船舱里无限放大,每一次声响都敲击着她的神经。

她时而紧紧握住它,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时而又害怕听到它,生怕哪一刻这声音会戛然而止,预示着她不敢想象的结局。

首到抵达槟城半个月后,一个寻常的傍晚,她正对着怀表出神,那规律的滴答声里,忽然极其微弱地夹杂进另一种不同频率的、断断续续的震动。

她猛地一怔,几乎以为是幻觉。

她屏住呼吸,将怀表紧紧贴在耳畔——没错!

是一种 Morse 电码的节奏!

她心脏狂跳,手忙脚乱地找出纸笔,仔细辨识、记录,然后颤抖着译出那简短到极致的信息:“安。

盼聚。”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他还活着!

他不仅活着,还用这种方式,跨越重洋,送来了平安的信息。

这是他早就算好的后路,是他们之间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

从那一刻起,这块怀表不再仅仅是离别的信物,更是希望的灯塔。

此后数月,这块表偶尔会再次以那种特殊的方式震动,传递来简短的信息。

有时是报平安,有时是提醒她注意安全,有时是告知新的联络方式。

她从未回复过,也不知道如何回复,只是每一次,都将那短暂的震动视若珍宝,然后更努力地投入工作——按照他们最初的计划,以开办诊所掩护,为顾维民他们打通海外的物资渠道。

“嗒…嗒嗒…嗒…”怀表再次传来极其轻微却规律的震动,将林斯允从回忆中惊醒。

她立刻凝神,迅速拿起铅笔在纸上记下节奏,很快译出了内容:“三日后,新加坡港,‘橡胶’抵埠。”

是程敖!

他要去新加坡接货了。

这意味着又一笔重要的物资即将通过他们的手,送往急需它们的地方。

一丝混合着骄傲与担忧的笑意浮上她的嘴角。

他总是这样,游走在危险边缘,却举重若轻。

她走到墙边一幅南洋地图前,目光落在新加坡的位置上。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

然而,就在这时,诊所门外传来一阵不紧不慢的、皮质鞋跟敲击水门汀地面的声音,笃定而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与街上嘈杂的拖鞋声、木屐声格格不入。

林斯允迅速将怀表收回抽屉,刚刚合上,诊所的门就被推开了。

一名身着笔挺英国殖民政府官员制服、头戴太阳盔的白人男子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名本地警察。

他锐利的蓝眼睛像鹰隼一样扫过不算宽敞的诊室,最后落在林斯允身上,嘴角扯出一个程式化的微笑。

“下午好,林医生。

希望没有打扰您休息。”

他操着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语气礼貌却疏离,“我是殖民政府商务处的汤姆森。

例行巡查,了解一下本区商户的经营情况。”

林斯允的心微微一提,但面上依旧维持着镇定温和的专业表情。

她认得这张脸,在一些侨领举办的酒会上见过几次,只知道是个手握实权、不太好对付的人物。

“下午好,汤姆森先生。”

她走上前,用流利的英语回应,“欢迎。

请坐。

我的诊所刚开业不久,一切才刚刚步入正轨。”

汤姆森却没有坐下,而是在诊室里慢慢踱步,目光看似随意地掠过药柜、器械和墙上的执照,手指甚至状似无意地拂过桌面上那本新加坡商行的请柬。

“听说您的医术很好,很受本地人欢迎。”

他像是随口夸赞,目光却转回林斯允脸上,带着审视的意味,“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国女士,选择在槟城开设这样一家服务于底层民众的诊所,真是令人钦佩。

只是…这样的经营,利润想必相当微薄吧?”

他停顿了一下,笑容变得更深了些,却也更加冰冷。

“我有些好奇,林医生,您维持这家诊所运转的…额外资金,究竟从何而来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