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学天地!手机版

文学天地 > > 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完本热门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

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完本热门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

携书仗剑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是携书仗剑的小说。内容精选:38岁基层公务员陈建国,困于晋升无望、房贷压力与家人重病的中年绝境,因一张旧高考志愿表意外穿越回2003年填志愿当天。

主角:陈建国,李阳   更新:2025-10-09 20:40:3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搪瓷碗里的鸡蛋面还冒着热气,油花浮在汤面上,映着母亲紧绷的脸。

陈建国没动筷子,方才那句“要去北京”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日子,把家里的气氛搅得发僵。

父亲把招生简章往桌上一摔,纸页边缘刮过桌面发出刺啦声:“我跟你张叔打听了一上午,师范定向班毕业就分配到乡镇政府,编制稳稳的!

你去北京读那个啥计算机,毕业了找不着工作咋办?

到时候你哭都没地方哭!”

“爸,现在是2003年,不是十年前了。”

陈建国尽量让语气放缓,他知道父亲的顾虑源于信息差——前世这个时候,县城里还没几个人知道“互联网”能当饭吃,大家眼里的“好工作”只有公务员、老师、医生三样。

他没法说“十年后互联网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只能捡实在的讲,“我查过,北京的高校毕业生,平均工资比咱们县城高两三倍,就算找不到好工作,回来考公务员也不耽误。”

“你懂个啥!”

母亲把筷子往碗上一磕,汤水溅出几滴在桌布上,“去北京读书,一年学费就得五千多,加上生活费,一年至少一万!

咱们家存了多久才凑够你读大学的钱?

要是你毕业找不着工作,这笔钱不就打水漂了?”

母亲的话戳中了家里的难处。

陈建国记得,前世父母就是凑了八千块给他交的师范学费,后来他工作了三年才把家里的饥荒还上。

2003年的一万块,对这个靠父母退休工资过日子的家庭来说,确实是笔巨款。

他攥了攥手心,压下心里的急:“妈,学费我能想办法。

我暑假去打工,开学后周末也能做兼职,肯定不让家里再掏钱。”

“打工?

你以为北京的工那么好打?”

父亲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老槐树,声音沉了下来,“你王婶家的儿子,去年去北京读大专,说是去打工,结果被人骗了两百块,最后还是跟家里要的钱。

外面的世界复杂,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能应付得了?”

陈建国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停住了。

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前世他没去过北京,对大城市的认知只停留在电视里,要是真的像父亲说的那样,他未必能应付。

可他更清楚,留在县城,就意味着重蹈覆辙——38岁的他,就是最好的例子。

“爸,我不是小孩子了。”

他看着父亲的背影,语气带着成年人的笃定,“我会小心,不会被骗。

而且,北京的高校有奖学金,我要是能拿到,学费就能省一大半。”

父亲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你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

这事我不同意,你妈也不同意,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气氛又冷了下来,只有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地飘进来。

陈建国看着碗里的鸡蛋面,没了胃口。

他知道,跟父母硬争没用,他们一辈子求稳,想让他们改变主意,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让他们看到“去北京”不是冒险,而是有奔头。

吃完午饭,陈建国借口“去找同学商量志愿”,揣着仅有的五十块钱出了门。

他要去的地方是同学李阳家——李阳的父母是中学老师,家里有一台台式电脑,是县城里少有的能联网的家庭。

骑着家里的旧自行车,陈建国沿着县城的柏油路慢慢走。

路边的商店还挂着“BP机维修”的招牌,几个孩子围着一台黑白电视看《还珠格格》,穿着的确良衬衫的路人慢悠悠地走着……这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他想起前世这个时候,他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跟李阳一起去师范学院报名的,当时还觉得挺满足,现在想来,那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

二十分钟后,陈建国到了李阳家。

李阳正在院子里帮父亲劈柴,看到他来,放下斧头迎上来:“建国,你咋来了?

志愿想好了没?

我爸说让我报省内的理工大学,学机械。”

“还没,想跟你借电脑查点资料。”

陈建国说。

李阳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不会真想报外地的学校吧?

我爸妈都说,外地学校不靠谱,还是省内的好。”

“我想看看北京的学校。”

陈建国没绕弯子。

李阳家的电脑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屏幕还是老式的CRT显示器,开机时发出“嗡嗡”的响声。

李阳的母亲端来两杯茶水,笑着说:“建国啊,听说你考得不错,超了一本线西十多分?

阿姨劝你一句,还是别去太远的地方,家里有事都照应不上。”

“谢谢阿姨,我就看看情况。”

陈建国坐下,打开浏览器,输入“2003年北京高校录取分数线”。

页面加载得很慢,他一边等,一边跟李阳聊起未来的打算。

“我想学家电维修,”李阳挠了挠头,“现在县城里买电视、冰箱的人越来越多,修这个应该能赚钱。”

陈建国看着李阳憨厚的样子,心里有点感慨。

前世李阳确实学了家电维修,后来开了家小店,生意不错,虽然没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安稳。

可他不一样,他经历过一次人生的遗憾,不能再将就。

终于,页面加载出来了。

陈建国一眼就看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分数线——562分,比他的分数低6分。

他心里一阵激动,又赶紧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介绍: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毕业生多就职于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企业。

这些信息像一颗定心丸,让他更坚定了报北邮的决心。

他又查了其他几所北京的高校,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都比他的分数高,只有北邮的分数刚好够。

“咋样?

有合适的吗?”

李阳凑过来看。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分数刚好够。”

陈建国指着屏幕说。

李阳的母亲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皱起眉头:“计算机?

那专业听着就玄乎,能找着工作吗?

我听说有的大学生毕业了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学门手艺。”

“阿姨,现在互联网发展得很快,以后肯定需要很多计算机人才。”

陈建国解释道。

他知道,2003年的时候,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觉得“不靠谱”很正常。

查完资料,陈建国谢过李阳一家,骑车回家。

路上,他心里一首在盘算:北邮的分数刚好够,但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会不会有风险?

要是没被录取,调剂到其他专业怎么办?

还有,怎么说服父母同意他报北邮?

回到家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

父亲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抽烟,看到他回来,没说话。

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听到动静,探出头问:“跟同学商量得咋样了?

想通了没?”

“想通了,我想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

陈建国把自行车停好,走到父亲面前,“爸,我查过了,北邮的录取分数线是562分,我考了568分,刚好够。

而且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很高,毕业以后能进大公司,赚的钱比公务员多。”

父亲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抬起头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失望:“你怎么就这么犟?

我说了不同意,你听不懂吗?”

“爸,我不是犟,我是想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陈建国的语气很坚定,“我不想像现在这样,一辈子困在县城里,连给家里改善生活的能力都没有。”

“你……”父亲气得说不出话,站起身进了屋。

母亲从厨房里出来,眼圈红红的:“建国,妈知道你想有出息,可妈真的舍不得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你要是出点啥事,妈该咋办啊?”

看着母亲难过的样子,陈建国心里也不好受。

他走过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妈,我不会有事的。

我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放假就回来。

等我毕业了,赚了钱,就把你和我爸接到北京去住。”

母亲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厨房。

晚饭时,一家人都没说话,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陈建国扒了几口饭,放下筷子:“爸,妈,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我真的想试试。

要是这次错过了,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父亲放下碗,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地说:“你要是真想去,就先跟你班主任聊聊。

你班主任教了你三年,比我们懂行,要是他说行,我就不拦你。”

陈建国心里一喜,他知道班主任是个开明的人,前世就劝过他报外地的好大学。

只要班主任支持,说服父母就有希望。

“好,我明天就去找班主任。”

他说。

晚上,陈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前世的自己,就是因为没勇气迈出那一步,才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一次,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去北京,去学计算机,去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可就在他以为事情有了转机的时候,门外传来母亲压低的声音:“他爸,你说班主任会不会真的支持他去北京啊?

我还是不放心,要不我明天先给班主任打个电话,让他劝劝建国?”

父亲的声音很轻:“别瞎折腾了,让他自己去说吧。

要是班主任也觉得不行,他就该死心了。”

陈建国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他没想到母亲会这么做,要是班主任被母亲说动,劝他放弃,那他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明天去找班主任,会遇到什么情况?

班主任会站在他这边,还是会被母亲说动?

陈建国看着天花板,心里既期待又不安。

他知道,明天的谈话,将决定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