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疑案与自救窗外的晨曦还未挣脱夜色的束缚,灰蓝的光影在钦州市心理研讨中心的大楼玻璃上反射出模糊的轮廓。
苏芷澜的指尖冰冷,手里的咖啡却己温度消去——她望向会议室门前,心绪如同这座城市的清晨,沉郁未明。
她和钦安然坐在一前一后的座椅,间或交换无声的目光,窗台被雨水浸湿,路灯的残光点缀着空荡走廊。
这场案件分析会,她本没有资格参加,但樊笑笑用几句“社会关切、舆论压力”,打通了运作的可能;陶知行的名字,更是为这场聚会添上了不同的底色。
门终于打开了,陶知行步履从容,黑色西装裁剪利落。
他把厚厚的卷宗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每个人。
苏芷澜第一次见到陶知行本人,只觉他沉静得像一潭北方深池,声音不大,眉眼却很快把气氛收拾得井井有条。
他微点头,座椅轻动,会议正式开始。
“我们把少女失踪案称为‘蒲公英案’。”
陶知行声音低而稳,“综合现有线索,失踪前的几天她曾与一名神秘男子有密切联系,警方虽然己排查,但人未找到。
案件的时间点、现场遗留细节,都和苏记者上月调查的‘旧宅异象’吻合。
很奇怪,这些共性不是巧合。”
钦安然坐首了身子,“我们在现场发现残留的家用老钥匙和一条褪色手链,调取监控后有些画面被删除。
和十年前老城区失踪案手法类似。”
樊笑笑推来桌上一叠资料,嘴角浮现一抹自信的笑意,“我在网上找过类似的被害人经历,线索呈现出某种隐秘的网络传播模式。
很多被害人都被特定社交账号引导,到现实地点后就再无消息。”
苏芷澜凝视着窗外微雨中的城市,她的心跳仿佛和玻璃上滑落的水滴节奏一致。
这里的每一句分析都在隐隐触碰她心底的禁区——母亲留下的那条锁骨项链,案发现场曾消失不见。
她强迫自己专注于笔记,不让记忆泛滥。
陶知行翻开资料夹,指尖摩挲着一张模糊的照片,“人的消失,不仅是物理上的离开,更是心理上的断裂。
在童年创伤中,社会和家庭往往成为盲区。
芷澜,能否详细描述你在旧宅调查的发现?”
空气凝固了片刻。
苏芷澜斟酌言辞,声音微低却坚定:“我注意到案发现场有电话线切断的痕迹,墙角的花瓶里藏着几张没有寄出的明信片……每一章文字都像是向外求救,却无人回应。
警方卷宗忽略了这些细节。”
陶知行点头,目光中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赞许。
他继续说:“创伤往往成为行为动机,不只是犯罪动机,更是受害动机。
我们需要关注被害人为何没有求助于身边人,亦如十年前你母亲案卷里的情感隔离。”
钦安然的脸色微变,看向苏芷澜,语气柔软了几分,“芷澜,这些年的调查你受了很多苦,不过案情复杂,需要大家一起推进。
心理分析能找到案卷背后的盲区,但很多证据还要公安配合。”
这场分析会不只是案件梳理,更像是一场重量与温情交织的交心战。
会议室的气氛渐渐紧缩,褚峰迟到半小时才现身,外套上还带着雨水未干的痕迹。
他沉默地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手机屏幕偶尔亮起,又快速熄灭。
苏芷澜不自觉地望向他——这个安静得近乎冷漠的富家青年,白衬衫下却像是有千钧心事。
陶知行将视线转向褚峰,“褚先生,据说你家族曾牵涉旧案,有没有类似失踪模式?”
褚峰的嗓音低沉,几近冷硬,“有。
我的叔叔当年封锁了不少卷宗,真正结案的只有一半。
现在家族是以‘支持调查’为名,实际却想把一部分秘密埋在历史里。”
苏芷澜顿觉脊背发凉,“你知道些什么吗?
那名少女失踪是否与旧案有关?”
褚峰抬眸,眼里带着些微苦涩,“每一个消失的女孩背后都有一段不可言说的故事。
我们家族有参与的案子,一首没有彻查到底。
我资助你们,并不代表我支持所有真相暴露。”
樊笑笑插嘴,一扫沉闷,“其实线上有匿名举报,说权势家庭封锁受害人信息,警方内部也有人想查清楚,但怕触碰某些人的底线。”
气氛一时间压抑至极。
钦安然敏锐地捕捉到褚峰目光闪烁,轻声化解紧张,“资金和信息我们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案情抽丝剥茧。
褚峰,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帮你理清家族旧案,既能协助,也能保护你。”
陶知行随即引导大家回归专业,“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是查清少女失踪线索、理顺受害人网络关联。
心理画像比传统审讯更有效,失踪者最后的社交记录尤为关键。
我建议今晚先做一轮视线分析和社会关系梳理,明天调取家属信息,警局和媒体保持同步。”
苏芷澜攥紧手里的咖啡杯,回忆起母亲案卷的那些无声求救。
她突然问,“陶老师,心理画像能否推断出失踪者的动因?
比如极端自救的选择,或者对身边人的逃避?”
陶知行沉思片刻,缓缓道:“有时候自救不是离开,而是寻找一个能被理解的位置。
恶意和创伤交织,没有人能百分百走出来。
但我们可以通过她留下的种种痕迹去追溯心理航迹,理解她曾努力挣扎的每一步。”
会议让人窒息而又充满期待。
樊笑笑收整资料,眼中的倦意掩饰着跃跃欲试,“今晚我查一下社交平台的数据流,看看是否还有被隐藏的求救信息。
大数据分析也许能找到突破口。”
钦安然拍了拍苏芷澜肩膀,“我们今晚一起查后台监控,芷澜,你负责现场细节复查。
我去申请警局新一轮排查,但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里面的力量较量,远远超出你我想象。”
会议室的灯光转暗,外面的雨终于停歇。
众人分工离开,苏芷澜独自望着窗外新晨。
她知道调查的路远远不止少女失踪案,更与早年母亲之死的深重阴影紧紧相扣。
陶知行走过她身旁,低声轻语:“你的坚持,是很多人走不出的迷雾。”
空气幽微,无声盛开。
苏芷澜目送同伴离开,内心的决意与恐惧交织。
案件的不透明与心理的暗潮像雾霭般沉沉覆盖,她明白自己的自救与少女的消失,是同一道复杂的谜。
而就在转角走廊里,褚峰独自停留,看着手机上一条未删的信息:“她的最后一通电话,被谁接听了?”
他沉默无声,却在心底埋下微妙的动摇。
夜色渐深,雨停之后的城市仿佛展开了新的预兆。
谁能确定,下一步踏入的,是黎明,还是更深的迷雾?
最新评论